top of page
Search

敏於事 慎於言

最近我跟朋友交談時,我形容她很「巴喳」,她頓時翻了我一個大白眼,鄭重地說她不是「巴喳」,只是「吱吱喳喳」。她叫我查考有關「巴喳」的定義,我馬上拿起手機查閱「巴喳」何解,「巴喳」是指一個人霸道、多嘴、說話吱吱喳喳,甚麼都要爭一分,吵嘴一定要贏的意思;而「吱吱喳喳」是指口不停言不斷的意思── 兩者對一個人的性格特質有截然不同的含意。這次言語錯失反映了不論在日常交談或是在輔導過程中,說話用詞都必須謹慎小心,簡單一句話,意思可以截然不同,對聽者會起着不同而深遠的影響。


這個朋友說,我是她平生第一個說她是「巴喳」的人,她會銘記於心!我連番道歉也無補於事,這句話已深深地烙印在她的心坎裏。這再次讓我想起聖經的教導:少說話,多聆聽,還要慎言。尤其作為一個專業輔導員,多聆聽與慎言是十分重要的!箴言16 章 23 節這樣說:「智慧人的心,教訓他的口,又使他的嘴,增長學問。」另外箴言25 章 11 節提到:「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裏。」


本文的重點並不是解說何謂「巴喳」,而是跟這個朋友的交談中,同時帶出另一個值得思考的話題:說話時只說事實而把個人的感受抽離的影響。


話說這個朋友在評論某個與她關係親密的友人時,她總是為友人着想,不論自己的內心多難受,她都只是描述事情本身,而不去評論友人,她認為加入自己的感情,往往會令事情變得更加複雜,有時更會扭曲事實的本質。這一點我也同意,因為在輔導的過程中,經常聽到受助者主觀地描述不同的事情,當中的情緒錯綜複雜,但若把事情客觀地分析一遍,不難發現客觀的現實並不如他們眼中看到的那樣。當他們平心靜氣地再回想整件事情,才發現事情往往是被自己的主觀感受所蒙蔽或欺騙,以致作出錯誤的判斷和反應。這讓我聯想到聖經提及過,「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經文指出說實話的重要性。


馬太福音 5 章 37 節:「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這方面正正就是我與這個朋友有不同見解的地方。她雖然把感情抽離於事情,只是平鋪直敍事情的經過,不加入個人的見解和感受,這方面她做得很好,但問題出於她太為別人着想. 並沒有將事情完完整整地描述出來,而是選擇性地說出對方好的一面,把不好的都隱藏起來,好使其他人不會對對方產生負面的評價。這不但導致她被家人誤會,還使其他人不能客觀地評價某人,而錯誤地對某人建立了一個與事實不符的主觀正面的評價,這樣對任何一方都沒有好處。因為在相處過後,人家自然會發現事實的真相,到時各方都會感到詫異,還會質疑和責怪我朋友為何沒有把事實的真相原原本本地說出來,因為大家都只活在對某人的主觀期望和主觀的良好錯覺上。當然,我朋友是一個很好的基督徒的基督徒,她的出發點是善意的,寧願反思自己有沒有改進的空間,而不去責怪對方或只考慮對方的不是,這一點是值得欣賞的。她的處理方法原則上也符合聖經的教導:「不可在民中往來搬弄是非,也不可與鄰舍為敵,置之於死,我是耶和華。」( 利 19:16 ) 但以弗所書 4 章 25 節這樣說:「所以你們要棄絕謊言,各人與鄰舍說實話,因為我們是互相為肢體。」我要強調我朋友並沒有撒謊,只是沒有將事情的全部說出來,而讓人產生不必要的美麗誤會。


在日常生活裏,我們都會選擇說些甚麼,不說些甚麼,但願我們都能有智慧地作出明智的抉擇。不論說甚麼,都能造就人。


最後我想以詩篇 19 篇 14 節與大家互勉:「願我口中的言語,心裏的意念,在祢面前蒙悅納。」

58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使我作你和平之子

聖法蘭西斯禱文的真正出處無從稽考,但內裏愛與和平的信息卻十分清晰。聖法蘭西斯選擇以愛與和平的信息去撫慰和鼓勵有需要及失去盼望的人,他作了我們的好榜樣。但在這充滿哀痛、悲傷、憂愁、煩惱、艱苦的世界,我們不是聖人,只是一個身、心、靈都傷痕纍纍的人,要如聖法蘭西斯般實踐出來,談何容易!

新年願望的啟迪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制定新年願望這行為是最好不過的。在新年的第一天開始一個新的人生里程總是令人感到興奮雀躍。但你又有否想過如何可以堅持這新年願望以致到年終能夠達到期望的目標?

留言


bottom of page